為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,以榜樣的力量感召人、以先進的事跡鼓舞人,省直機關婦工委推出省直單位優秀女性集體和個人風采展,講述她們的先進事跡,分享她們的精彩故事。今天,讓我們來認識獲得第十二屆南粵巾幗十杰(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)稱號的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長、研究員葉玉瑤。
葉玉瑤,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,農業農村部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建設專家組成員、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獲得者。她說:“我希望能把經世致用的學問,服務于現實戰略決策中?!闭缢?,規劃藍圖終成現實:繪制的廣東省海洋經濟地圖成為指導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的藍圖;編制的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成為廣東分區施策的科學依據……
跳出傳統思維 創新城市群空間模擬方法
自1998年起,廣東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,廣州地理研究所被推向市場。源于長期的實踐以及我國城市群發展的實際需求,葉玉瑤將研究方向聚焦于“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間演化與空間治理”。她指出,城市群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,人口和經濟高度集聚,人地矛盾尤為突出。
“與社會經濟動力的不確定性相比,環境生態因素對于城市擴張的約束是相對恒定的?!边@一想法促使葉玉瑤跳出傳統思維,從生態約束的角度構建城市擴張的阻力面模型,解決城市群擴張模擬的技術難題,也將生態優先的思路巧妙地融入城市規劃決策的模型工具中。
貫徹生態低碳理念 助力廣東實現“雙碳”目標
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,堅持走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,決心之大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。
2020年,葉玉瑤再次迎來新挑戰,負責“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”編制工作。該工作是修復受損、退化的生態系統以及國土空間的漸進過程,涉及海洋、濕地、森林等生態系統以及農村、城鎮、礦山的修復,于她而言是全新的規劃領域,需要地理學、生態學、生物學、工程學、規劃學等多學科的交叉,任務重、難度大。
此后,她充分發揮人文地理學綜合性、系統性的優勢,組織協調近20家單位共同參與。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,她帶領團隊完成了規劃編制,為廣東未來15年的生態修復工作制定了總的行動綱領,并籌備了一批生態修復重點工程,為全省統籌推進國土空間保護和修復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繪制了一張長期發展藍圖。
如今,葉玉瑤正與團隊開展碳排放空間化研究。通過分析一系列空間大數據,可以精準估算碳排放在國土空間上的分布,構建碳排放地圖,并與國土空間規劃“一張圖”管理系統進行深度融合,為碳排放的空間管理與國土空間優化調控提供技術支撐。
(稿件來源 / 省直機關工委公眾號:廣東省直黨建)